Page 1 of 1

在艺术领域,人们不但

Posted: Sat Feb 08, 2025 3:41 am
by Bappy11
当然,“正典”也要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它只是一种暂时的临时协议。作为参考系,它既稳定,又不稳定;尽管它具有所有定义能力,但它仍然可以被修改。我们目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清晰地观察到这种不稳定性。例如,在这里,当谈到绘画时,一种明显可察觉的具象化趋势正在出现。这种强烈的反潮流在很大程度上暂停了抽象作为 20 世纪下半叶的范式。在我看来,基于纯递归原理的解释在这里是不够的。相反,这种倾向与对作品的特殊处理方法有关,这种方法不是以精英主义、鉴赏家主义为中心的方法为特征,而是以更具联想性的实用形式为特征。通过这些挪用,进而采用艺术实践的策略,图像使用者可以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处理作品。[30]例如,通过拍照和拍摄,编辑和修改这些照片和剪辑。所有这些干预措施都会产生各种混搭,从而确保源材料的地位。

4. 机器代理
虽然 Hubertus Kohle 在 1997 年将数据库导向研究视为扩展和突破艺术史有限经典的一种方式,但 Thomas Hänsli 在 2014 年警告说,鉴于谷歌的商业实力,不要进行“不必要的经典化” [31]。搜索引擎巨头谷歌的不透明性是汉斯利批评的重点:谷歌的算法以及其商业基础都是严格保密的。因此,在数字时代,完全去正统化知识的愿景能否实现仍值得怀疑。
玛格丽特·普拉茨克(Margarete Pratschke)将这一悖论称为“形象衰退” [32] 。一方面,大型出版社能够为大型数字化项目提供适当的预算;另一方面,版 智利电报数据 权法的限制也推动了这一趋势。一般来说,公共领域的作品会因在网络上的相应存在而受益。 “谷歌综合症” [33]与图像衰退相辅相成:知识的明显可用性从一开始就排除了非数字化和不可搜索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