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们是否认为这种观点具有示范性

Latest collection of data for analysis and insights.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351
Joined: Sun Dec 22, 2024 6:03 am

无论人们是否认为这种观点具有示范性

Post by Bappy11 »

1.失败
[ 3 ]首先,可以总结一下,有形失败的概念,其根源在于未能实现某些期望或在其他情况下可以具体实现的目标,根据现有讨论贡献的概要,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问题领域:

技术失败,即预期任务与实际结果不一致
人为错误,即缺乏处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或经验
实际失败,即由于各种原因,在时间紧迫的期限内,缺乏或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自我宣称的成果、可交付成果和里程碑,尤其是在以项目为主导的 DH 工作环境中[12]
智力失败,即研究前提或研究结果解释的肤浅性。
[ 4 ]工作失败和智力失败都可以归类为人类失败的形式,而且很明显,目前研究文献所开发的类别有很大重叠。这既适用于布赖恩·克罗克索尔(Brian Croxall)和奎因·沃尼克(Quinn Warnick)提出的四个失败等级[13],也适用于奎因·多姆布罗夫斯基(Quinn Dombrowski)的分类法,该分类法采取了更全面的方法,除了技术方面外,还特别强调了沟通和职业陷阱。[14]肖恩·格雷厄姆借鉴了 Dombrowski 和 Croxall/Warnick 的观点来对自己的人生作品进行分类。[15]马克斯·凯曼 (Max Kemman) 询问,失败是否已经进入了 DH 的思想世界,因为 DH 主要被理解为一种软件开发形式,而不是研究。[16] Bethany Nowviskie 将她的评论与弗吉尼亚大学“学者实验室”的创建历史非常具体地联系起来,该实验室可以被视为继 John Unsworth 和 Jerome McGann 之后整整一代 DH 科学家的核心,并且内化了这一传统中的进步叙事,[17]这些叙事体现在 Nowviskie 对»实验早期阶段« [18]的反思、»制作[或]制造的解释学« [19]和»对发现的渴望« [20]中。

[ 5 ]这个简要概述仅作为介绍,因为有些问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失败的观念、从实验中借用的方法论,以及将 DH 研究与所谓的实验室[21]进行制度上的结合,表明这种由可行性、制造和行动或研讨会组成的三角形至少在该领域的自我形象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似乎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孤立地考虑这些现象,而是将它们理解为一个正在努力解决隐藏的意义问题的连续体;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是数字人文?而是:数字人文学科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 他们应该能够做什么?最后,他们不能做什么?

[ 6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预期之间的紧张环境中移动,而可能的告密者的观点也必须相应地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从人文学科知识发现的可能性的角度来考虑数字人文学科知识发现的可能性,以便能够确定这些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超越,或者数字人文在多大程度上落后于它们,这将使我们陷入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学理论思考。另一方面,如果失败的阴影(或失败的解放力量)是科学社会学的一种现象,旨在以叙述的方式包含自我肯定的过程,那么人们就别无选择,只能将所谓的或真实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实施问题来讨论,并明确地将它们与关于知识可能性的理论论述区分开来。最后,这个话题具有非学术的社会维度:如果我们将数字人文学科及其作为一门学科、思想运动或松散联系的利益集团的成功或失败置于更大的当代历史背景中——由于缺乏超出自身观察的可靠陈述,这几乎不适合科学交流,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具有总体结构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注意那些外部形象,它们的肯定或警告态度要么以弱化的形式直接反映在数字人文学科中,要么在自我描绘中做出反应,尽管是无意识的。[22]事实上,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也把这种看法带入了整个社会,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雷希特 (Hans Ulrich Gumbrecht) 在对人文学科现状的哀叹中就表明了这一点,他在哀叹中谈到了“知识界对电子仪器的高估” [23],并解释道:

[ 7 ]
»人文学科现在正试图通过自我数字化计划来保持其严谨的严肃性和专业化的主张,这些计划将使用电子技术作为工具这一实际上几乎不可避免的步骤提升到知识革命的地位。得益于适当配置的搜索程序,现在仅需几秒钟(而不再需 墨西哥电报数据 要几年)即可识别和记录十年来某个术语的使用情况或某个特定作者的句子结构的特点。但只有在这里,唯一相关的生存问题,甚至政治相关的后果的问题才开始出现。“ [24]
它都是数字人文学科及其修辞学所嵌入框架的一部分。在我们开始讨论这种修辞和相关的数字人文自我形象之前,下面将首先处理总体认识论观点,以得出对数字人文实验概念[25]的分类(目前仍未得到解决)的推动力,以及进一步语言数字人文实验室化的流行(目前尚未得到最终反映)。[26] 这一话题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与其说是出于人们对知识的普遍兴趣,不如说是因为某些词语形象的主导地位可能产生的置换效应,使原本相关的解释方法脱离了以共识为导向的解释框架。换句话说:计算机辅助过程在人文学科中发挥的作用与日常生活的普遍数字化一样重要;但这对于工作实践和科学主张有何启示?

第二种思想传统:两种文化
[ 9 ]现在试图对人文学科方法论和主题的全部文献进行总结未免有些冒昧;这需要过多地简化德语世界与狄尔泰、施莱尔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哲学家和学者相关的术语和立场。因此,首先确定那些对于数字人文学科分类特别相关的认识论焦点非常重要。诉诸人文学科的原则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数字人文学科通常假设对知识的兴趣是基于人文学科的,大概是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影响:许多认同这一领域并就科学理论问题发表意见的研究人员最初都是以传统人文学科为基础的,或者现在仍然如此,无论他们对以何种形式在人文学科中使用计算机和技术的兴趣如何。[27]或许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例如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这是而且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人文学科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问题[28]),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无助于理解大多数现有的 DH 话语及其背后的思想传统。

[ 10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些看似不言而喻的基本假设,但在国际比较中并非总是如此。例如,其中包括以下假设: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