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可以通过

Latest collection of data for analysis and insights.
Post Reply
Bappy10
Posts: 793
Joined: Sat Dec 21, 2024 5:27 am

然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可以通过

Post by Bappy10 »

图片来源:Bianca Moraes 拍摄的巧克力心形饼干。CC-by-2.0 通过Flickr。
近三千名曾患过临床抑郁症的人接受了采访,询问他们在抑郁时对食物的渴望。在整个样本中,45% 的人表示抑郁时渴望吃巧克力,尤其是女性,相关解释如下:巧克力能增强愉悦感;巧克力能改善抑郁并减少烦躁和焦虑;巧克力独特的味道;巧克力的“口感”;巧克力的质地;巧克力的气味;最后是巧克力的颜色 (Parker and Crawford 2007)。研究发现,月经期间对甜食的渴望与对巧克力产品的渴望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在月经前和月经期间,当女性感到紧张或抑郁时,她们会吃得更多,而且似乎对巧克力有非常强烈的渴望。此时孕酮水平较低,经前症状也容易出现。已经证明,这种渴望(即经前对巧克力的渴望)有生理和激素基础(Tomelleri 和 Grunewald 1987)。巧克力可能在这一关键时期 全球华侨华人数据 以及女性进入更年期时提供抗抑郁作用,事实上,她们通常会突然对巧克力产生强烈的渴望。

Rozin 及其同事 (1991) 认为,巧克力中含有引起渴望的药理活性物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巧克力渴望”的秘密是否只能归因于药理作用,或者感官特性对于这种食物的心理方面是否更为重要。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物质的含量是否足以在巧克力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导致生理成瘾。Smit (2011) 认为,一些出版物只是助长了人们对巧克力渴望的误解。

Weingarten 和 Elston (1991) 报告称,虽任何脂肪或甜食(包括巧克力)得到满足,但大多数巧克力渴望者在强烈渴望时无法用任何其他食物代替巧克力。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某人渴望吃巧克力,不要完全剥夺他/她吃巧克力的权利非常重要。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受试者没有机会随意吃巧克力,一旦有巧克力,就会过度消费(Polivy 等人,2005 年)。这证实了巧克力是一种独特的食物,能激发人们异常强烈的欲望。因此,在情绪化饮食的背景下,区分“纯粹”巧克力渴望现象和“一般”碳水化合物渴望现象非常重要。每种现象可能都是由不同的动机驱动的,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们发明了一个新词,用来形容人们对巧克力和/或其化学成分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上瘾:将“巧克力”和“酒鬼”两个词组合起来,形成“巧克力酒鬼”(Wilson and Hurst 2012)。巧克力酒鬼往往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因为她们更容易受到苯乙胺和血清素这两种化合物的影响,这两种化合物可能会产生轻微的上瘾(Salonia 等人 2006)。

然而,由于剥夺一个人吃巧克力的权利并不会产生科学上相关的戒断症状,​​因此从技术上讲,巧克力并不属于生理上瘾物质。
Post Reply